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借我 音乐: 谢春花 – 算云烟
公考经验分享
为了呼应去年的《考编经验分享》,朋友说要不写一篇《考公经验分享》吧。
省考结束后,陆陆续续有十几位身边人问起我关于考试的一些经验。适逢暑假,就简单写写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其中的只言片语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这就是它的存在意义了。
对于我来说,公考更像是一场意外。报名日期截止前,三金同学和我聊起岗位分布,又鼓励我“试试又没事”。报名完成当天,我购买了资料书,简单规划了行测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做好了备考的心理准备。接下来的一个月,我都处在“白天上班 晚上学习”的模式之中。2月初某个下午,我突然得知自己的省考成绩。当天下午,我又简单规划了下,开启为期一个月的面试备考。3月中旬参加面试,逆袭上岸。
另外,去年12月份我已经错过了国考。今年大家不要错过国考的机会,上岸了喜大普奔,没上岸就是一次正规练习。
关于资料
行测:我采取分块学习+模拟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行测资料我主要买了中公和粉笔两套。对比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粉笔的排版和纸质,所以就把粉笔的书籍作为分块复习的骨干资料。
最开始我选择了最没有难度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更像复习,没有压力还增加了信心。
后来选择了【常识】,最终发现常识的对错基本看缘分,除了重要的时事政治需要记背以外,其他的只能看平时的知识储备了。途中我还购买了半月谈的《时事政治》和《时事政治1000题》,但因为时间紧迫一下都没翻过。备考时间长的同学可以考虑。
最后着手的是【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偏科的文科生,看到数字和符号真是欲哭无泪。但是好在我有个学霸朋友——三金同学!每次厚着脸皮刨根问底就完了。总结一下,遇到不会的题目有三种办法:1、求教于人或者网站;2、利用其它参考书反复练习同类型题目;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实在做不出来就先放着吧。
因为时间短,我选择的粉笔书籍只有四本合辑的。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选择《决战行测5000题》系列吧!
模拟考试我选择的是中公的省考历年真题卷和【粉笔教育】app的模拟卷。
【粉笔教育】app里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做题目,也可以打印历年的真题,还可以参加模考大赛。粉笔yyds!
做真题卷的时候,要记得把每次模拟考当成正式考试。给自己规定时间,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申论:阅读+摘抄
申论给我的感觉是政治考试+语文作文,对于文科生可能更轻松吧。因为时间有限,我把95%的时间都花在行测上,很多购买的资料都没翻过。如数推荐给大家,大家可以挑选着准备。
1、《人民论坛》、《人民时评》、《评论员观察》。这三本书是人民日报的年度优质文章的整理。
2、《半月谈》杂志。国家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质量很高。
3、《半月谈申论》系列。共有3本书。
4、《求是》杂志。
5、粉笔《申论的规矩》。可以当成复习书使用。
当然还有一些APP值得我们拥有: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
微信公众号:半月谈、共青团中央、每日时评、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网、浙江组工……
因为笔试时对粉笔资料很喜欢,所以面试时我也买了粉笔的面试资料。其余的资料都是自己手写整理的。因为从未接触公考面试,所以我也报班进行了系统学习。老师的课程就像鱼骨,给我们一个知识支架,让我们对面试有个总体认知。仅仅生搬硬套培训所得,面试分数往往不高,更为重要的是血肉部分,即我们自己填充的知识。这些知识形成于我们的三观和知识储备,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结果。
之前在考教师编制时,我也特别强调气场的重要性,我觉得公考面试也是一样的。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打动面前的数位考官,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
其一是自信。考官希望选择的一定是有能力和担当的人,深刻的观点、思维逻辑和流畅的表达就是能力的体现。然而有时候复习时间紧迫,我们考生还达不到很高标准。这也没有关系,分点阐述,讲你所想。
其二是真诚。我们以后的身份是人民公仆,因此必须把人民百姓放在首位。所以,不论什么题型和场合,都必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放在第一位;
其三是政府思维。即需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思考问题更有广度、深度和温度,这也是我们需要去学习提升的地方。
另外,面试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开口练习了!!很多人没有表达的勇气,我想说的是,畏畏缩缩很有可能让你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唯有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迎接进步。
☀在这里也要非常感谢我的面试师傅,一对一地陪我对练。刚开始天天皱着眉头听我说一堆词不达意的废话,每次面试完进行专业评价和答题示范;一次次扮演冷漠的考官、无语的考官、满意的考官,让我适应不同的考场情况;虽然常常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是确实也在批评之中取得了进步。
☀非常感谢我的贵人和前辈,每次听他们的点拨都有顿悟的奇效,每次听他们的鼓励都瞬间能变得元气满满!
☀非常感谢妈妈,除了备考笔试时每天搬着小椅子坐在书房陪读,还在面试中一次次扮演严肃的考官角色,每次还要边鼓掌边说“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非常感谢身边每一个无敌优秀的朋友,让我始终以谦卑的姿态不断地向你们靠近。
☀感谢我的旧手机iPhone6sp,存了我无数条尴尬到想撞墙的“自嗨式”面试视频和语音,反正我现在不会再点开听第二次了。
总结一下最重要的几点经验吧:
1、有舍才有得。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不必想着面面俱到。说到行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考试时间紧张,平均下来每道题只分到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无法处处得分。因为本人擅长语文,所以对于数学运算题我没有准备,考试时好好完成了其他题目,数学全选了C。也许我这是极端的个例,大家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衡量吧。反正要记得,我们考的是整张卷子,尽可能多拿分就好!
2、学习效率比学习时长更重要。时常在网上刷到满满当当的学习计划单,我并不否定它对我们学习有序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更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高效学习。完成了任务想放松,也不需要有负罪感。劳逸结合很重要。
3、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如果你想考试,希望你找个和你一起努力的朋友,互相鞭策,多借助外界的帮助。毕竟学习有时候枯燥无味,每天打卡一下也是很有仪式感的啦~突然想起自己和素素学不下去的时候,幻想未来美好生活时的“夸夸其谈”。聊着聊着就不难过了。为了美好生活而学习,总是有甜味的。
4、自信的心态最重要。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备考的过程往往是在一次次的奔溃和自愈中推进的,大家都一样。其实在行测的模考中,我没有一次的成绩在60分以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果。其实在面试的模拟中,老师也曾提醒我“你这样的状态很悬”,但这也不影响正式考试时拿87分。现在很差又怎样,你以后走的每步都是上坡路。希望你永远永远相信你自己,不仅仅是在一场场考试中,更是在我们的整个人生中。
我写的东西,可能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如何,那就要等着读者的检验了。如果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丢丢有用的东西,那我就开心了。也欢迎微信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复刻别人,记得为自己独家定制学习计划。
也有人问我,离开教育工作从事一个新岗位,是怎样的心情呢?
心情自然是很复杂的。我的19岁到23岁,我所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地推动着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我发展的主线。但是同时,我也一直喜欢写点东西:为了记录生活而经营公众号,为了检验文学积累写着散文,因为追随文学偶像(我的姐姐)写着小说,为了给大学画上句号有了自己的书。做着这些让我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也来不及想过有一天它们会助力我走向另一个事业。
有学妹告诉我,在学院“明日教师奖”的公告栏看见了我。遥想起去年六月份竞选答辩时的结语:愿未来,我们在追求“博爱雅艺”的道路上做欣欣向上的老师。彼时的真诚,此刻同样熠熠生辉。
23岁大学毕业,我回了小城,有幸在最好的学校之一任教。那年冬日,还是大学生的我走在学校长廊时的神往,此刻想起来仍然怦然心动;后来,签约那一刻的激动,也是我此生不可复刻的。一想到我们的人生有那么多独一无二的美好体验,就觉得生命简直有太多“值得”了。
这一年,23岁的我成了一群7岁小孩的“小鹿老师”。明明是大姐姐的面孔,却要常常装出严肃冷静的模样。有时候心里已经被逗笑了,却不得不装出生气的模样,真是太难了。“我第一次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就是为老师这个职业设定的吧。这一年,承蒙领导和同事的关爱。有时候被委以重任,总是忍不住自我怀疑:“我真的行吗?”每次大家都会说“小鹿没问题的”。于是真的去了,正是借着学校的平台和光芒,我才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一年,遇到了太多贵人:不停鼓舞我的领导们,不厌其烦教我的师傅和同事,还有处处想到我的三姐妹……23岁到24岁这一年,这段日子教会了我更好地爱别人。工作的第一站能在这儿度过,是我的荣耀和底气。
人生道路万千,我始终相信那些冥冥之中的注定。但是不管怎么选择,相信都是最好的安排。
写着写着,已是凌晨三点。很久没有用心地写作了,今天的夜熬得真快乐。
再次谢谢每位对我说加油的人。
最后,祝福诸位在进取中不断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图文/鹿鸭群同学2021.08鹿鸭群同学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谨以此,献给珍贵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