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过了2017年江西省三支一扶、2020年国考浙江税务(后因个人原因放弃)、2022年江西省某市市直事业单位遴选、2022年江西省省考笔面试的过来人,一路过来从基层乡镇、县直事业单位,一直考到市直单位公务员,自认为经历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为广大考友提供一点自身经验。
我是2016年毕业的,并非一毕业就上岸,16年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我都参加了,笔试都没过,刚毕业的这一年,我莫名的心高气傲–乡镇不想去!结果被现实很很打脸。2017年国、省考依然未进面,最后因为全职备考的压力下,勉强吊车尾通过了三支一扶算是上了一块浮板。
2022年我一共参加了3场考试,市直事业单位遴选(笔试137)、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217)、江西省省考(笔试137),但各位不要看我今年笔试三次都进面试,我从16年国考开始了我的考公生涯,大小各类考试20余次。6年的时间里,从失败中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基本能保持笔试成绩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是,对我来时最重要的仍然是心态问题。20余次考试,进面7次,概率不算高,但也不太低,细数起来,我也曾经很想很想考上,却离岗位分数线相去甚远,在我不甚在意,抱着重在参与心态时,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此,请各位保持适度的紧张,毕竟只是一次考试,错过还有下一次,但是如果可以,请用尽全力抓住机会,早日上岸。
行 测
一、资料分析
参考公众号:公考齐麟
各位同学可以搜索公众号,会有100天的数资刷题组,通过练习速算技巧、读题圈圈(专治看错)、列式三大块以及真题训练不断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做题状态。
备考技巧:首先总结出资料分析所有公式,然后在做题后针对错题不断总结,错的知识点用到的公式是哪些,着重练习错误率高的。
做题频率:1.依据自身时间安排,跟着齐麟公考的100天刷题打卡,会有进步的。
2.每天至少1套资料分析,要求计时,控制做题时间。做题时间:30分钟以内。
二、言语理解
参考课程:粉笔的课程方法精讲都可,打基础
备考技巧:刷题
逻辑填空:1.逻辑填空:一定不能纠结。做题时读着哪个顺口就直接选,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错的会比较多,但是通过对错题中你不理解的成语、词语进行汇总,这样就会建起你自己的词汇库,你不需要准确记忆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但是要记得他的使用语境、搭配以及一些会令人误解的成语语义。
如:差强人意,很多人会理解成不满意,但真正的意思是勉强使人满意,强调的是满意。这类词汇不多,需要特别记忆。
2.片段阅读:尽量培养语感。曾经我也是对片段阅读很头疼,但是没办法,为了上岸,也为了弥补放弃的数量,必须提高正确率。我是在系统的看过粉笔的精讲课的,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练习,后期刷题就不会特意想用什么方法,而是依赖自己培养出来的语感。
做题频率:1.逻辑填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粉笔app上刷题,然后再总结。做题时间:1分钟至少2个题。
2.片段阅读: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有空可以每天都做,若是上班族可以2-3天练一套。做题时间:不超过1分钟1个题。
三、判断推理
参考课程:粉笔
1.图形推理:跟着方法精讲的课程,然后总结出常见的标志性的图形,在以后的练习当中,可以逐渐补充完善形成自己的图形库,也可以做出大部分的题。重在总结
2.定义判断:大部分人问题都不大,根据定义细心、耐心一点正确率很高。
3.类比推理:跟着方法精讲课程打基础。现在的题型更多的和成语、常识都有联系,建议多利用碎片时间练习,然后对一些看不出来关系的记下关系。重在总结
4.逻辑判断:常见的有5类题型,个人觉得跟着课程的方法精讲+勤加练习,基本可以及格。
四、常识
参考app:学习强国、粉笔题库
日常刷题:备考时多用近期粉笔模考的试题来刷,时政时事都会涉及,可以省去自己找的麻烦。
五、数量关系
参考课程:公考齐麟的课,粉笔等任何一个公考机构的精讲课程
因为我的数量关系不擅长,所以只说自己应试技巧。首先顺序我是放在最后做的,有时间的话,就挑选一些简单的,简单列式计算出不来结果马上换下一题,这个方法一般可以做4-5题,其他的题目全部蒙同一个答案。如果时间不够直接答题卡填涂同一答案(B或C),从参加的这么多次公考来说,蒙的正确率还比较满意。
刷题来源:粉笔!在选好考试种类后,练习首页中间往后滑会出现历年试卷,可以看到历年各省真题,也可选到全部试卷,包括历年来的粉笔模考试卷,可以下载PDF自行打印练习。(无广重申:我买过粉笔的980课程,我觉得笔试够用了,如果大家不想花钱,也可以去B站粉笔官方上观看,都是名师上课的)
小Tips:
1. 填涂答题卡建议边做题边涂,可以省下时间
2. 做题顺序,建议先做资料分析,如果数量关系平时做得快的正确率高的,也可一并先做了。我个人的顺序是资料分析(只做30-35分钟)-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常识-数量判断。在刚发试卷的时候可以抓紧时间做4-5个常识或者图形推理之类的,尽量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3.大部分的人行测题目是做不完的,这就要求大家有所取舍,我个人不擅长数量,所以数量一般是被我放弃的,索性这样做的结果不是特别差,各位考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取舍。
编辑较粗糙,后续逐步完善,申论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