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应届毕业备考国考三个月,每天都是早五晚十,宿舍、图书馆和餐厅的三点一线生活,没有社交、没有娱乐,只有数不尽数的学习资料和真题练习。
那三个月里,我不知道哪个明星塌房、不知道新晋网红是谁、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口红牌子又出了新的色号、不知道雪王又出了什么新品… …等等,在备考的时候,我与我的世界脱轨了整整三个月。
而那三个月里,我知道了行测的公式怎么带入、知道了申论的答题思路怎么写、行测的常识怎么理解、知道了申论的作文框架怎么列出… …等等,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
直到考试结束,笔试成绩出来,我以笔试第一名杀进面试。我终于不再是去用我的时间去定义我的努力,而是用最终的结果,知道省考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当我学会不自我感动,学会制作计划,学会总结笔记,就清晰的知道:知识记住了就是记住了,记不住就死劲记。
到最后发现,其实学习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一直在重复之前一直在干的事情罢了。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备考过程,字有点多,有时间的是一定要看完的,没有时间的可以先码住,有时间再看!!!
※备考资料准备+时间规划
✦前期准备工作——基础知识学习
花半个月时间,打基础。打基础以看书为主,主要是了解题型,初步掌握一些解题方法。这部分不用学得太深,千万不要抱着一上来就一定要学懂的心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最后会适得其反。
教材的话也不用多买,一套就够用了省考,买太多也看不完。因为国考和省考考的都是行测和申论,知识点基本都一样,所以教材基本都是通用的,但有个别省份,比如广东、上海会有一些特色题目,在这些地区的小伙伴最好单独购买本省的教材。
《华图模块宝典》行测和申论都包含在内,每个模块都配有名师讲解和模块习题,可以很好的帮我打牢基础和巩固记忆知识点。
一共是五本,学习哪一块模块知识点比较薄弱就可以着重看一下,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都很详细,比较适合零基础的小白(我学习起来是一点都不费劲)。
《申论的规矩》申论它没有行测知识点那么多,基本看着教材听视频课、多刷题和日常多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就行了,会更容易上手。
我是优先先把自己可以理解的模块知识点学一遍,然后在标出不省考会的地方,在跟课程结合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深层知识点。
✦中期准备工作——课程学习技巧+提升巩固
花1个月时间,提升巩固+学习技巧。以看课程记笔记为主,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备考中至关重要的核心。
经历过前面半个月的初步学习之后,对应的考试题型,模式等,都基本掌握了,那么这个阶段就要深入学习核心知识、技巧公式和解题思路,不能再像上一阶段一样停在表面,那么这个阶段当然要看课程才能学到精髓。
《潘铭国考课》就是一个这样的课程,它是我整个复习过程中都在看的,潘铭老师在讲解水平分布都比较全面,让我能够对行测和申论的整体考察难度有所认识。
潘铭老师的行测讲解更加的注重材料结合真题案例来解题的方法,正好弥补了我在实省考战方面经验不足和没有掌握的公式短板。如果是想快速提分的是一定要刷潘铭国考课,刷完之后我基本上的真题模拟成绩可以保持在70以上了。
老师讲的申论我反复听了好几遍,主要是学习里面的答题思路,关于每个模块具体考察的能力和得分的要点我全部都记到了自己的笔记里面。再加上不断的在后面刷题的过程之中结合使用,我养成了快速划出材料关键的眼力和结合材料答题的能力,这也是后面申论能考高分的依仗。
✦后期准备工作——真题练习+总结复盘
花1个月时间,冲刺提速。这部分的学习既要刷视频课程,又要刷套题。视频课程主要梳理考点要点,刷真题就是要提速。
因为行测题量大,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是很难做完的,所以我主要针对行测刷题,刷题的时省考候卡着考试时间刷,我建议刷题顺序为言语—判断—资料—数量—常识。
这里的题库我主要用到《粉笔行测5000题》,它题量很大,整套一共10本,每个模块有两本,题目都是对历年真题知识点的整合,质量很高。答案解析也单独成册,解析的很全面细致,刚开始拿到手时真的很让我惊喜。
申论我并没有专项的刷题,而是注重日常积累好词好句,到后面真题复盘的时候再进行真题练习。
行测刷题的时候,很多人就喜欢一上来做常识,其实常识没有什么技巧,如果一上来就做,对于自己敲不定的题目,可能就会花时间犹豫纠结,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间,然而常识的分值也是最低的,数量关系的分值是最高的。
所以数量关系一定不能忽略,常识题可以一带而过,会省考就直接选,不纠结,不会就直接放弃,随便蒙一个选项即可,更多的时间要花在资料分析上。我们要练就自己准确决断的性格,不能犹豫,不能纠结,这个题做完了,就全心全意做下一道题。
※简单说行测的注意事项和申论日常积累,大家可以主要参考一下!!!
✦行测注意事项
行测包括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言语理解,每个模块的分值和题量都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
我备考的时候主要把时间用在言语、资料和判断上面,这三块相对简单,占分比也最大。
常识的考试范围太广了,这个模块不建议花太多时间,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多看看就行啦,可以把重点放在时政上,看一些近一年的重要会议讲话、热点新闻等等。省考
言语、资料和判断公式技巧很多,上课注意听讲,准备笔记本把技巧总结下来,课下大量刷题,基本没什么问题。
刷题时先做这三块,先易后难,争取把分数拿到再去考虑难题。
数量关系不仅难还浪费时间,但尽量不要放弃,要不然你就要在其他模块上就要多下功夫,行测才能拿高分。
数量里面还是有简单题的,把一些工程、极值等容易拿分的掌握住,其他刚难的可以放弃。
✦申论日常积累APP
✪学习qg——它的综合性很强,兼具时z和内容,长期阅读既能积累时z,又能耳熟目染受到官方语言的影响,强化考公素养,丰富知识储备。主要看以下板块的内容。
用典频道:主要是摘抄背诵规范性的语言以及名言警句,每天坚持积累两到三条就行。
时评频道:主要是学习各省考大主流媒体的评论文章。里面的文章都是基于各地时政热点写出来的高质量符合申论要求的文章,可以学习范文标题、论点论据、文章框架等。
✪人M日报——主要学文章的结构、论证的方法、语言的表达。因为申论的评分要点就是:观点、结构、论证、语言,所以要多从时评文章中去学习。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先打开APP,左上角有个“人M日报”图标,点击就可以看报纸了。然后往下滑找到报纸的第五版的评论里面有个人民时评的文章,看这个就行了,没必要每一种话题都去看。
拿到一篇文章怎么学:
第一遍可以粗略的看一下,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在讲什么,就好像我们在阅读申论材料的时候的粗读。
第二遍可以细看它的结构啦,阅读标题以及每段的第一句话,学习文章省考的框架。
第三遍我们就需要去看它的论点以及它的论证方式,通读文章选取论证观点整理记录。
最后一步就是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以及好的事例,整理到自己的素材本上进行背诵。
✦花半个月时间,刷题+总结复盘。
这一阶段和上一阶段同等重要,这部分我们刷题只刷真题,千万别做模拟题。
因为每年命题的角度,思维都是相同的,刷多了真题,自然就对真题敏感了,模拟题的话出题思路和维度和真题都不一样,做模拟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相反可能会适得其反。
真题我主要是用的《中公公务员历年考试真题》,行测+申论的历年真题合集,题库量大,从传统的备考思维,模块教学,增进改良,变成拆解大纲能力为具体小点,挨个分析,答案解析独立成册的,方便核对省考答案,更加突出实战要求,短时间快速解题,侧重考场答题技巧,熟练运用技巧公式。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备考过程,如果有疏漏的知识点,麻烦在评论区指出,我会不断改进进步的。
最后,看到这里的家人们,一定都会成功上岸的!!!加油,未来的各位局长们!!!
麻烦局长们点个赞吧,码字不易,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