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考联考即将开考,时间是2月25日,离考试仅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决定胜败。作为一个公考上岸人员,现在某省直部门工作,总结个人备考经历,梳理出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相信至少有一两条对备考的朋友有用。
关于行测
行测题量大概在120-130道,制胜的关键在于速度与正确率,说说如何提高速度与正确率。
一、关于备考冲刺的问题。考前一个月,一定要大量做真题,切记,做真题。真题做前三年的就可以了,如果前三年的做完了,再做模拟题,建议至少做15套以上,且计时做题,找到考场感觉。如果备考时间不充分,还是要先模块刷题,每个模块至少刷题二三百道题。要用好点滴时间,下载个刷题APP,比如常识题,坐在面试马桶上就可以刷,言语理解题,坐地铁也可以刷,点滴时间对于上班一族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说时间不够,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公考没有那么多技巧,大部分高分选手是靠刷题练出来的。
提高言语理解正确率,建议多读主流媒体的时事新闻,尤其要读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读二十大报告等,每天养成阅读学习强国的习惯,左下角有一个学习时评,里面的短文很精彩,跟申论作文的写作模式一样,多读可以改善语感。
常识题主要靠日常积累,不知道如何积累,那就刷题吧,因为这类题耗时少,碎石可以做十道八道,刷完题看错题分析,就是最好的积累。
资料分析题一定要背记住公式,必须记住,没有捷径,然后就是多做,对数字形成敏感性,对做题很有好处。一定要面试高度重视资料分析,20题20分,只要不畏惧,把公式弄明白,认真练习,基本上可以做对十八九道,千万不能在这部分失分过多。
关于判断推理,图形推理要多做题,找感觉;定义判断就是语感,对文字的把握能力,提高了言语理解题,这个自然就提高了;类比推理也不需要练太多,知道类比的类型之后,刷刷题就好;逻辑判断是难点,要重点学习推理的逻辑关系,顺推反推,要搞明白,这是判断推理部分最难的,要多花一些时间。
至于数量关系,作为耗时长且难度偏大的题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吧,如果时间充足,还是要认真学习,多做题,把基本的题型及算法弄明白,如果时间明显不够,则适当学学即可。考试题里,真正比较难的,可能就四五道,对大部分大学面试生来说,应该能拿一半的分。
二、关于做题顺序的问题。备考后期要养成固定的做题顺序,找到应试感觉。根据我的经验,个人建议,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常识—数量关系。
理由是:言语理解必须放在最前面,因为言语理解需要很好的语感,必须在头脑清醒时完成,一旦感到困乏疲惫,言语理解的正确率就会降低。
资料分析放在第二,理由是资料分析虽然题目只有20道,但是单题分值最高,达到1分左右,且根据近年的考题情况,资料分析题越来越简单,尽管资料可能越来越长,因此,资料分析是必须要拿分的,大家千万不要畏惧它,只要会运用基本公式,基本上都能做出来,做题时要先看题目选项,勾画关键词,然后返回阅读资料,一定不要先读资料,否面试则会头晕。
判断推理放在第三,因为体量大,大概40道题,里面有四种类型的题,变换较快,有的难,有的简单,居中位置比较好。
至于常识题,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因为这类题几乎全靠平时掌握,基本上不存在现场分析,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一道题15秒至30秒,尽量不要思考,浪费时间。
数量关系放在最后,理由是数量关系题量不大,题目也不难,基本上就是小学和初中的数学题,但是耗时费力,所以放在最后,待有时间再做。一道题如果超过90秒做不出来或者没有思路,要立刻放弃,数学不好的朋友,可以战略性放弃,全部选B或者C,当然,如果本身就是数学专业或者数学成绩很好的朋友,建议把数量关系放到前面。
三、是否检查的问题。对大部分面试朋友来说,应该是没有时间检查的,但是由于战略性放弃一些自己不会的题,反而留出了一定的检查时间,不过可能就十分钟左右。检查是针对第一遍做题时没有把握的题,不是从头开始检查。
结合我的经验,跟大家说说。言语理解题尽量不要检查,因为言语理解题基本靠语感,最开始的时候,感觉应该是最好的,考试后,头晕眼花,再去更正反而容易错。个人经验是,检查之后,改错一半,改对一半,那又何必检查呢,浪费时间。资料分析要检查,因为资料分析数字太多,很容易看错。先看试题题干的关键词,然后快速查看资料,检查一下数字准确性。判断推理可以检查,对没有把握的,快速看一下,尤其是图形推理、类比推理,第一遍做题时没有想到的,看第二遍也许面试瞬间就明白了。常识题没有必要检查,因为不会的常识,不会突然就会了,除非是第一遍做题时瞬间失忆。数学题也没必要检查,如果做题时基本就不会,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检查了。如果是数学高手,这类题也没有必要检查,因为对于数学好的,做出来的答案往往就是正确的。
关于申论
我个人认为,申论是可以突击提高的。申论不是想的那么难,也不神秘。我个人理解,所谓申论,就是对资料进行归纳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基本上来自于材料,有的在材料里直接给出了,提炼一下即可,有的是材料给出了矛盾和问题,我们进行反向推理,找出办法。比如说,材料里讲了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开会多、检查多,那对策就是反向推理,杜绝形式主义,精文减会面试等等。结合个人经验,简单说说申论备考的一些体会。
一、要多读文章。要多多经典文章,我在上面行测部分也说过了,其实是相同的,微信公众号有一个人民时评、学习强国有学习时评,完全就是申论的模式,我个人认为,那里的文章就是申论高分文章。要多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读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比如建党百年讲话、党的第三个决议等等,这些讲话报告思路清晰、语言精练、用词斟酌,是学习的首选。要背记一些经典名句,古诗古训等,尤其是领导人近年来讲过的一些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等。
二、要熟悉公文格式。2022年的中央部委遴选、省内遴选考试,都有公文题。做好公文题,要熟悉几类格式,比如通知,一定要知面试道题目、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等格式,其实不难,找两篇通知,自己在纸上画画就明白了。考试可能出现写倡议书,拟制会议或者活动方案等,要看看国家发的倡议书怎么写的,大型活动的方案怎么写的,不要随便百度某个公司的进行学习,因为很多网上的资料不规范。
三、要注意语言规范。这就需要训练文字提炼能力,不要讲啰嗦话、流水账,多用一些官方词汇,比如推动、推进、助推、加力、助力、着力、聚力、学懂、弄通、做实、切入点、着力点、支撑点、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等等。尤其是申论大作文,要提炼精致的小标题,尽量做到字数相同,格式相同,这样通常会得到阅卷老师的好感。
四、要做到字迹工整。我在公考培训机构听过一个省面试考申论阅卷老师的讲座,一篇申论作文,阅卷时间不超过30秒,实际阅卷的速度比这还快,因此,工整干净的卷面非常重要。仅仅字迹这一项,大作文可能就能拉开2—3分,短时间把字练好很难,所以考试时前面的小题尽量加快速度,给大作文留下1小时以上的时间,写字时要刻意提醒自己,务求工整。
以上是个人的几点经验总结,希望对备考的朋友有参考价值。预祝上岸成功!#公考#
预祝上岸成功